梁振英政府上任不足百日,已吏治敗壞,政令不通,這無非是梁振英一手造成的惡果。特區政府為何政不通人不和,從林鄭月娥言論可見端倪。林鄭在電台訪問表示,廉政公署、申訴專員公署等監督政府施政的機制,是妨礙政府施政的主因。開明的政府,必須行政、立法、司法三權分立,並要接受大眾和機關的監督,令市民獲得知情權。如果沒有廉政公署,會揭發前高官許仕仁涉嫌收受利益,進而偏袒地產商的黑箱作業嗎?沒有廉署介入,能夠調查前行政長官曾蔭權連串貪瀆事件嗎?林鄭有感而發,其來有自,梁振英因僭建大宅醜聞而產生選舉失實輿論,由廉署跟進,尚未脫身;發展局前局長麥齊光正因騙取政府租津受廉署調查,黯然下台,使新政府一再受挫,因此林鄭沉不住氣,護主心切,將心底話說出來了。
其實,沒有廉署和大眾的監督,新政府一早在政治上翻雲覆雨,一再衝擊香港的司法體制。梁振英未登位,誠信先失,上台欲振君威,硬推五司十四局架構重組方案,置二十多條民生政策於不理,與其未上任時稱「急市民所急」根本兩副臉孔,幸得泛民議員拉布力阻。自組問責官員團隊,連最基本的品格調查也沒做好,以致鬧出最短命局長的笑話。平機會主席林煥光身兼行政會議召集人,身份職能混亂,左右不是人。即使新上任的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也身陷劏房危機,缺乏政治智慧。遴選環境局副局長的陸恭蕙,履新前創辦的智庫,六年來收受中電六百萬元資助明顯出現了利益衝突。然而這個政府我行我素,完全沒想過施政失敗是自己一手造成的。
梁振英一方面不遺餘力破壞香港的核心價值,同時加速達成其中港融合的大藍圖,逆民意而行。反國民教育科的團體和大眾努力不懈,集結成龐大民意,令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委員會主席胡紅玉不得不低頭,宣佈課程指引「失效」,但梁振英不甘再擱置政策,竟指撤科僅是「動員口號」,情願與民為敵,亦要力保惡政,確保在任內通過,與中國洗腦教育接軌。梁振英在東北發展一事又矢口否認是割地賣港之舉,連以往開放邊境禁區的言論也忘得一乾二淨。這樣上下施政失調,顛倒事實的特首,真的能帶領香港嗎?
日前發生南丫島海難,港人心情沉痛之餘,看到中聯辦副主任李剛僭越特首職權代表發言,更是令人心寒。既不涉及國防外交事務,為何不是由特首帶領官員向傳媒交代事件,反由中共官員橫加插手?「不在其位,不謀其政」,梁振英此舉,讓出了特首應有權利,斷送了高度自治的香港價值,政府已經達到無法無天的地步。
譚當
自由撰稿人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