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0月13日 星期六

梁亦華 - 醫療事故與淪落的醫德

果日報 13-12-2012
近年本港醫療事故連綿不斷。早前DR醫學美容的外判療程出現嚴重事故,造成一死的悲劇;此外,一名醫生疑精神不集中,直接把化療藥注射至一名少女骨髓之中,致後者死亡。據醫管局資料顯示,去年呈報的嚴重醫療事故共四十四宗,重大風險事件九十七宗,從手術後遺留剪刀、紗布,到封閉病人氣管造口、擅自以病人手術作示範教學等,簡直視人命如草芥。可是即使發生多荒謬的醫療事故,醫院除了「溝通不足」、「培訓不足」等說辭外,幾乎便無所作為,相關涉事人員往往免受刑責,而打錯針令少女致死的醫生,亦只是接受停牌兩年的所謂「重判」。為甚麼每次受害家屬以眼淚換來的不是公義,只能是死因裁判庭「死於意外」或「死於不幸」那不痛不癢的裁決?為甚麼部份醫生漠視醫德,仍享有免受監管的權利?
在香港眾多專業之中,醫生收入與社會地位之高可說無出其右。新入職醫生月薪達五萬元以上,具經驗的私人執業醫生月入百萬者不在少數,而棄醫從政者更經常凌駕其他專業,既能被委任為教育局局長、民政事務局局長,也能成為廣播企業主席,不論在公私企業,前途均是無可限量。其實醫生之所以獲取高收入與社會地位,以至獨立於司法體系以外的內部裁判權,除了因為它壟斷了相關專業知識外,還因為它被賦予了極高的利他性倫理與道德要求,公眾多年來一直相信醫生行醫以及醫務委員會的內部聆訊均能中立、客觀而不失專業水平。
然而,醫生的專業道德已受到越來越多市民質疑。近年不少醫療事故發生後,醫生組織均把原因之一歸咎於醫院人手不足,要求提升福利、待遇,然而對於政府去年提倡輸入外國執業醫生的提案,卻以「質素成疑」為由竭力反對;早前雙非孕婦事件擾攘多月,私家醫院聯會亦無視政府與眾多市民的訴求,堅持每年三萬一千個供雙非孕婦預約的名額;社會對醫學美容的監管討論近十年,業界卻又以可能影響醫療產業發展為由,拒受監管。
維持質素也好,市場機制也好,理由都是冠冕堂皇。就市民所見,醫生組織總是在有利於自身產業時便高呼市場機制的原則,在與行業福利相關,又或入行門檻受質疑時,便把自己視為「一切為了病人」的利他性福利機構。這數年來連綿不斷的醫療事故足以證明,業內監管阻嚇力似有若無,壟斷性的知識門檻與監管也難以預防醫療失誤,更不能確保醫療服務質素。所謂「一切為了病人」、「為了醫療產業」,來來去去最後一切都只是為了自己。
筆者認為,既然醫生專業使用了公共資源,回應公眾要求,接受公眾監察也是天公地道。誠然,有醫術沒醫德者只佔業界少數,可是對於這人命攸關的專業而言,實在一個也嫌多,但不論院方敷衍斷症,把病人催趕出院也好,還是封閉病人氣管造口,任由紗布堵塞氣管也好,最後死因裁判庭的判決也離不開兩種─不是「死於意外」,就是「死於不幸」,其實這些無辜生命是死於這一小撮麻木不仁、草菅人命卻不受監管的醫棍。

梁亦華
教育工作者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